武進胡克敏先生,擅長丹青,風格獨立,深研畫理,並取中西,為一代藝林大家。自少獻身於藝術創作及美術教育,五十年來從未稍解。期間歷任各大專美術科系教授、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委員、中華民國畫學會駐會常務理事、中華學術院研士、多種藝術研究所研究委員及歷屆全國美展評審委員等職。民國五十六年曾獲教育部頒贈藝術教育貢獻獎及中華民國畫學會國畫金爵獎,以酬庸其對美術教育與文化藝術多方面之貢獻。
繪畫在我國,因其技法之異,而有國畫與西畫之別。國畫重「氣韻」而求諸筆墨骨法,西畫長「法理」而專於質量動態;一重內養,一求外性,而克敏先生能互為表裡,兼常中外,融貫古今,交相輝映。其才氣橫溢,其風格高雅,殆非時人所能及。
克敏先生所作,範圍極廣,凡山水、花卉、果蔬、飛鳥、走獸、人物、神像,無不得心應手,亦無不神形兼具。觀其民國六十二年以前所繪水墨百花圖,善運濃淡之墨,象其向背明暗,墨韻筆趣交相映發,構圖變化,尤呈巧思。評者謂水墨寫生之能事已盡,雖上衡古人,亦無多讓。
克敏先生常多新作,舉辦個展及參與各項特展,聯展不下五十餘次,並應邀為各學術機構作各類畫學專題演講,當眾示範揮毫,均習以為常。宏揚我中華文化,孜孜不倦,均全力以赴,久為畫壇所推崇。先生於畫藝之外,又精研畫理、畫論,博覽群籍,於中西畫史多所涉及,故能窮理盡性。教授之餘,潛心著述,嘗著有「國畫概論」及「國畫六法」,闡述精微,加惠後學,時人美之!
尤可貴者,先生對敦煌壁畫之深刻研究,曾參加敦煌藝術特展多次。國立歷史博物館於民國四十四年冬創見之初,闢設「敦煌石室」,特要先生親摹敦煌壁畫,歷年十四個月,繪成一零七幅,而其神韻不下六朝、唐、宋之原跡。史家勞 榦先生譽為我國現代藝術史上之大事。
克敏先生齊名漾碧軒,民國四十八年,美國紐約新學院主持人,見漾碧軒所摹敦煌唐畫「維摩示疾圖」而深喜,乃以重金收藏其手摹壁畫十幀,永久珍藏;其他花卉,山水作品,為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者,不計其數。
漾碧軒作品編印畫冊、畫集者,已有「胡克敏畫集」、「胡克敏水墨百花圖集」,皆為學畫者珍貴之範本。今秋適值克敏先生從事繪畫五十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特邀其出近作三百幅,舉辦特展。更選代表性作品百幅,編印專集,以資紀念,并廣流傳,對中華傳統文化之推行,當更有所裨益!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九月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何浩天謹識於台北南海學園